新闻资讯 分类
未婚未育小姐姐缘何争当月嫂?星空体育发布日期:2025-04-16 浏览次数:

  近年来,#26天赚2万 #95后女生转行当月嫂 等关键词,频繁冲上热搜。在南京新街口某高端月子会所里,许多身着粉色工作服的年轻姑娘,正用平板电脑向客户展示婴儿睡眠监测数据。

  在还被人叫“小姐姐”的年龄,未婚未育的她们,怎么就闯入了“月嫂”这个历来被“阿姨”们占领的职业赛道?

未婚未育小姐姐缘何争当月嫂?星空体育(图1)

  行业对人才的虹吸效应,历来和行业自身的兴衰密切相关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已突破6万亿元,预计在2025年将突破8万亿元。南京几家高端“月嫂”服务机构表示,现在“宝妈房间”预订,需提前半年。

  与以前“找阿姨”要看抚育过几个孩子、是否会做家务的传统观念不同,如今找“月嫂”的年轻宝爸、宝妈,对精细化育儿的要求越来越高,更愿意为专业而买单,一旦发现合意的“月嫂”,往往不惜重金也要“拿下”。

  首先,需求高增长。根据《2024—2030年中国母婴用品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》,母婴用品高端化趋势明显,包括但不限于母婴护理用品、营养品、教育玩具、婴儿服饰、母婴健康服务等多个方面。

  其次,薪资高水位。以南京为例,“月嫂”大致分为“银牌月嫂”“金牌月嫂”和“钻石月嫂”三个等级,薪水在1.1万至1.9万之间。

  再次,门槛高规格。“月嫂”需通过卫健委认证的母婴护理师考试,高级月嫂更是要掌握急救、营养学等多项专业技能。

  高需求带来的高薪水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“入局”;同时,准入门槛的提升,也让“月嫂”职业化进程逐渐加快,倒逼着行业年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。

  《中国生活服务业就业指数报告(2022)》显示,2020年“月嫂”这一职业45岁至55岁求职者占比最多,但进入2021年,35岁以下求职者比重大幅增长。

  传统印象中四五十岁的“月嫂”阿姨,正被大量85后、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面孔取代。

  尽管这些年轻姑娘还没结婚、生子,但无论是给婴儿换尿布、喂奶、推拿,还是给孕妈通乳、做产后修复,从手法到提供服务时的神态、语气,无一不透着娴熟和专业。

  “211”毕业生小李在朋友圈晒出“高级母婴护理师”证书时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这个从外企辞职的28岁姑娘坦言:“这里月薪顶我以前半年工资,还能见证生命成长。”

  小李的选择绝非个例,背后是多重动因的精准共振。说白了,这一届年轻人走进“月嫂”赛道时,往往不需要所谓的“心理建设”,更多的是基于个人职业规划的清醒判断。

  高职业回报率,重构职业选择。据了解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,“月嫂”单月收入最高可达2万多元。同时,“月嫂”行业呈现出明显的“技能溢价”特征。不同等级的“月嫂”所需要的技能和证书均不同,收入差距也非常之大。

  部分年轻“月嫂”在积累客户资源后,还会选择转型母婴博主、星空体育注册开办产后修复工作室等,职业衍生价值往往更高。

  代际价值观的颠覆。对于一些“反卷”“反内耗”的年轻人来说,与其拿着四五千的工资“996”,还不如选择当收入更高还不用打卡的“月嫂”。

  打开社交平台就会发现,许多90后“月嫂”在完成阶段性的高强度“月嫂”工作后,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“赚半年钱,就能gap半年”的Z世代心态,让职业的束缚不再如传统一般,自然也更得这一届年轻人的心。

 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如今的年轻宝爸、宝妈,正在以更为平等的观念看待“月嫂”这一职业。相对于有些老一辈雇主会将“月嫂”看成“佣人”,他们更愿称“月嫂”为“育儿顾问”。

  政策破局职业“天花板”。2020年,人社部印发通知,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、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;同时,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。这意味着,“育儿嫂”等新兴职业,也能参加职称评定了。

  近期,育婴“新国标”出台,《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》《0~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》两项家政领域重点国家标准,已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。

  在南京,从2019年开始,每年都会举办“宁姐月嫂”家政技能培训。2021年,南京还在社区嵌入式建设“宁姐月嫂”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。如今“宁姐月嫂”已有30多个社区工作站。

  从“阿姨”到“小姐姐”,其实是传统“月嫂”到现代母婴护理师的行业“蝶变”。

  南京袋鼠麻麻创始人曹雅君,原本是一位受困于产后抑郁的宝妈。为了尽快恢复身心状态,她在孩子一岁时,就利用带娃经验,投身于“月嫂”行业。之后,又通过做“月嫂”培训,一步步积累客户,在2016年创立了南京袋鼠麻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。

  曹雅君的经历,只是“月嫂”行业转型的一个缩影。在数字化浪潮之下,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“入局”,“月嫂”已经裂变出“技能变现—资源积累—创业裂变”的更多职业发展新路径。比如,像曹雅君这样发力“月嫂”平台经营;比如,转型为母婴自媒体、产后修复工作室等轻资产项目……

  与上一代追求职业的稳定、“体面”不同,95后、00后们更加看重技能变现能力和未来成长空间。从“服务者”到“创业者”,既是职业的转变,也是年轻人职业价值观的变迁。

  无论是“月嫂”,还是育儿顾问、母婴护理师,在这一届年轻人眼中,都是在以专业技能获得满意的报酬、社会的认可。职业无贵贱、劳动最光荣,正在时代的发展中,成为最寻常的价值认同。

  也正因如此,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人,化身农产品电商的“新农人”、致力于手工业的非遗传承人、掌握医养结合知识的专职护工等等。

  职业价值观的变迁,正为更多传统职业注入新活力,相应地,也会催生更多的新业态、新经济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